Search

《你的課題過關了嗎?》

「老師,我這個課題甚麼時候會過關?」
「當你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你的課題過關了嗎?》

「老師,我這個課題甚麼時候會過關?」
「當你不再問的時候。」

「老師,我和他的業力結束了吧!」
「當你不再試圖忘記這段關係的時候,就是結束了。」

「老師,到底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慈悲,而又不會勉強自己呢。」
「當你心裏不再執著『要更慈悲』的時候。」
慈悲本在我們之內,只是被恐懼遮擋住了,所以,【讓慈悲顯現的關鍵是先克服自己的恐懼,而不是逼使自己去行慈悲之事,那會成了妄作。】

當我們心裡揣懷著某些念想的時候,即使那是一種「很有靈性」的念想,都代表著某種罣礙執著。
這時候,我們其實應該要問的是:
「我為什麼那麼想過關?」…….因為太苦了?
「我為什麼需要更慈悲?」…….因為不想當壞人?覺得自己得更好?(所以是覺得自己不夠好?.....)

所以,最終我們得去面對的,還是內在那個煩惱、與那個不喜歡的不夠好的自己,而絕不會是外在言行是否得達標。
.
圖 : 《天界聖諭牌卡》36號牌 -- 初衷
繪圖者 : 明心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中觀四百論》第七品 明人遠離貪著欲財方便品

19.世間諸規律,隨彼行名法,是故較於法,世間力尤強。

世人的起心動念,永遠比世俗律則來得影響更大。
因為後者是隨著前者而訂定的。
.
20.境由善可愛,彼境亦為惡,舍彼成吉祥,修彼復何為。

有些看起來很靈性(善可愛)的境界,其實要更戒慎以對,捨去那種境界的追求,除了修行自心,並沒有其他需要再去做的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歡迎來到哈哈佛大學,這裡提供大家一個自在而有深度的園地 (所以名之為 哈.哈佛), 幫助所有從「西方新時代」過度到「東方佛法」的朋友們來探索與學習。
View all posts